7月4日,在杭州发布会现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四手相握开启了车企与手机企业的一段良缘。
随着李书福旗下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收购交易的落定,李书福的汽车版图日益完整:星纪时代与魅族将在保持各自品牌独立的同时,在车机系统、出行等领域携手发挥协同效应。
聆英观点
1.双方合作未来存在重大风险,吉利收购魅族意在节省软件开发成本,后续100亿研发投入落地具有不确定性。
2.魅族在手机市场已经失去核心竞争力,内部核心成员流失;Flyme系统只能解决吉利车机卡顿问题,后续软件生态发展能力与头部玩家有较大差距。
3.对于双方合作而言,在数字化智能座舱方面仍存在很大市场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吉利的把控能力。
4.长期来看,硬件核心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是车企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车企应重视硬件核心技术能力的掌握。
1.亿咖通的软件开发能力无法支撑吉利智能化、高端化生态布局
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吉利乘用车6月销量达89070辆,环比增长23.5%,由吉利、极氪、几何、领克、睿蓝等五大品牌组成的新能源矩阵,合计销量为19619辆,环比增长39%。新能源渗透率达22%创新高。旗下的极氪001,领克zero从车型定位上朝着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但也因车机系统卡顿被投诉不断。
以智能化为卖点的高端车型极氪001举例,吉利为了压缩成本,上装5年前的骁龙820AP芯片配合最新的安卓操作系统,导致车机系统经常卡死,还会出现自动车门监测不到障碍物等问题。通过不断地OTA升级逐步解决,引来投诉不断。根本原因在于吉利旗下亿咖通在软件领域的薄弱,极氪001采用的辅助驾驶系统,是极氪/亿咖通与Mobileye EyeQ5合作完成的;亿咖通并不负责极氪001的整套智能座舱系统,硬件配套是另一家Tier1,亿咖通的身份只是tier2级别的供应商,配合Tier1工作,负责部分导航、多媒体、云端语音的优化。
图1:投诉内容
2. Flyme只能短期解决目前吉利软件系统问题,长期生态打造能力不足 魅族出货量从巅峰时的两千万台下降至一百万台左右,市场份额仅为0.1%。但保留下来的Flyme系统对于吉利来说具有价值。Flyme操作系统基于安卓系统定制,一直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卡顿,此外功能全面、操作简便。但由于魅族核心成员的相继离职,系统优化工作尚未完成。但仅对于吉利优化车机系统,实现多屏互联,智能座舱的升级而言,收购魅族可以解决目前系统卡顿等一系列问题,但对于长期软件生态系统的打造,魅族相比较小米,华为、苹果等头部厂商,显然差距十分明显。
图2:魅族手机
3. 吉利收购目的在于压缩成本,防止丢失软件开发主导权 吉利的成本控制能力非常出色,低价收购魅族可以使吉利利益最大化:同期的oppo、vivo在手机市场表现依旧出色,同时两家手机厂商也与多家车企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座舱系统,对于吉利来说已失去先机。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趋势下,像华为这样的超级玩家通过全栈式解决方案摄取车企“灵魂”,将整车厂变为代工厂,这对于吉利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吉利通过外部收购逐步自建软件核心能力,防止日后丧失主动权。 4.生态圈融合带来的业务增长点促使企业跨界融合 特斯凭借电池制造的技术优势、星链系统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手机与汽车产生互联的三项条件因素进军手机行业,目的在形成万物互联的终端数字空间。在马斯克的产品蓝图里,自有手机操作系统可以成为特斯拉汽车,星链系统的连接点,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更好的实现万物互联,而不是依靠安卓和IOS里的APP,因为系统内置模组的稳定性和优化程度是高于APP的,同样可以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手机作为万物互联的移动接口,汽车作为智能终端的数字空间,形成万物互联需要手机和企业两大产业的不断融合。在国内市场,除了小米、华为,oppo、vivo等厂商也在积极布局,vivo 智慧车载平台支持用户将 vivo 手机作为车钥匙使用,通过 NFC 解锁车辆。而随着 vivo 与车企合作的推进,“近场控制”的功能也将大规模落地,如远程预热车辆、启动空调、Jovi 语音、车机投屏、找停车位置,监控车辆信息并开启危险预警等。不管是手机厂商造车,还是汽车企业造手机,对于行业而言是万物互联趋势所致,对于各企业而言是生存手段的不断演进。 对于智能座舱领域:据ICVTank预测,中国的智能座舱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030亿的规模,按增长速度未来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智能座舱市场。对于吉利而言,不仅需要外部多方融合,更需要具备核心技术的自我迭代。
图3:吉利智能座舱
5.软件定义汽车,更应注重硬件核心技术 华为问界M7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鸿蒙系统可以将几百万手机应用载入车机系统中,众多车企也在智能座舱的娱乐性上增加营销卖点。但汽车的第一属性在于安全性、操控性、机械化品质;而操控性和可靠性是新势力造车的短板;从业务营收上来说,软件开发迭代带来的收入固然可观,但是会使众多车企短时间忽视对硬件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开发。长期来看,要想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车企,硬件的核心开发包括机械设计能力必须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为聆英咨询原创文章,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lean-in.cn//industry/detail/id/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