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苏州做了什么让其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高地?
1. 促进龙头企业的落地,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从最初2010年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落地苏州常熟,到2018年智加科技在苏州相城设立研发中心,苏州通过产业龙头公司的引进,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总部经济效应。
2. 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智能驾驶的进程。
常熟市与京东共建全球首个“无人配送城”,相城区已启用国内路程最长的5GRobo无人公交(轻舟无人小巴)试乘体验,同时2023年相城区将建设300km的开放测试道路300公里。
3. 苏州工业园、相城区和常熟市三地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
常熟市依托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带动,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城区着力研发智能网联汽车自主技术,吉利智能驾驶全球研发中心、中国电信车路协同总部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着力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在车规级传感器、执行控制部件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4.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上下游产业,实施资金上的大力扶持。
在《苏州高铁新城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细则》中,建立专项产业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重点支持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惯导、域控制器、V2X通信模组、处理芯片等产业。
5. 同汽车产业强校合作,以技术、金融和人才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2011年,清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综合性汽车产业研究院,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落地,建立起技术研发、分析检测、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六大业务平台。
02.
未来智能网联产业将成为苏州的一项支柱性产业,三地分工进一步细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2021年,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量在3万—4万人。而聚焦于苏州智能网联产业的三大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和常熟市,三地的城市发展和产业路径会让三地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更好地发挥优势。
常熟市:基于数十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常熟已融入周边城市主机厂的配套体系。,未来,常熟将继续发挥交通便捷,产业链配套成熟等区位优势,成为智能网联产业的零部件生产中心辐射周边。
相城区:作为最新的产业园区,相城区聚焦智能驾驶系统和车联网两大细分领域,打造“一核三区”的智能驾驶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根据《相城区打造智能驾驶产业创新(2019-2023 年)》规划,相城区将形成 10 家以上高成长性领军企业,创收300亿以上。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在三地中智能网联产业链最为全面,其着力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2019年开放智能网联测试区道路,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
03.
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遇到的挑战:
挑战1: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紧缺
全国汽车行业从业者是550万人,车企研发人员大约55万,占比10%;其中研究智能网联车仅约5万人,占全部研发人员的不足10%,并且人才普遍年轻化,从业三年内的人才占比超40%。为此三地均出台相关政策招募人才。
挑战2: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人才分布不均
从事整车系统研发、智能驾驶系统研发、数据分析等智能车辆领域的人才占比较高,超80%;而从事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向的人才相对较少,缺口总数超1万。
挑战3.: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泡沫有扩大的趋势
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指出2016—2020年,江苏省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呈现出逐年下降,且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差距逐年加大态势,部分地方存在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产能利用率持续多年偏低等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为聆英咨询原创文章,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lean-in.cn//industry/detail/id/141.html